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7期
编号:13133629
慢性尿酸性肾病致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白珩 周巍
第1页

    参见附件。

     目前已知,慢性尿酸性肾病的成因为食积和酒积,沿海地区喜食嘌呤含量较高的生猛海鲜,因而发病率高。各种白酒,以及啤酒、葡萄酒均含有大量嘌呤,长期或大量饮酒则使血中尿酸升高。且与食积相比,其害更深,因为乙醇代谢所产生的乳酸暂时阻抑了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从而引起血清尿酸水平的更大升高。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存在于血液和组织间液中,在pH 7.4时主要以尿酸钠的形式存在。人体尿酸有2/3通过肾小球滤过,以尿酸盐形式从肾脏排出,其余1/3由肠道细菌分解为尿素,或由尿酸酶作用进一步氧化成较易溶解的尿囊素排出。嘌呤代谢失常导致尿酸产生过多而排泄减少,遂引起高尿酸血症。

    有研究表明,别嘌呤醇是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致肾功能损害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非常显著[12-13]。别嘌呤醇作用于机体后,被体内黄嘌呤氧化酶催化成为别黄嘌呤,而别黄嘌呤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由于黄嘌呤氧化酶对别黄嘌呤的亲和力比对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大,因而使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不能利用该酶转化为尿酸使血中尿酸的浓度降低。而黄嘌呤及次黄嘌呤在体内的浓度及尿中的排泄量增加因它们的溶解度比尿酸大故在泌尿道中不易析出易于被肾清除。又由于尿酸在血浆中浓度降低至其溶解度水平之下这不仅避免尿酸结石的沉积还可以有助于结石的重新溶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